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其他 > 正文

中共聊城市委关于制定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聊城市人民政府  2016-01-19 20:07

[摘要] 中共聊城市委关于制定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聊城市委关于制定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2月21日中国共产党聊城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聊城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的基础上,一致认为,制定聊城“十三五”规划,要坚决按照中央和省委《建议》确定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发展理念和保障措施,紧密结合我市的实际,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做到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迅速有力、落实上务求到位。必须巩固好、发展好我市“十二五”形成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基本走势,保持定力和良好的精气神,强化适应新常态、展示新作为的信心和勇气;必须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认识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确保党和国家的政策在聊城落地生根结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形成攻坚克难的常态化机制;必须确保“五大发展理念”具象化、责任化、清单化,制定出明晰的路线图、时间表,使之真正成为全市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提升能力素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过硬本领,扛起推动落实“十三五”规划的责任,提供坚强有力地保障。

一、准确把握市情,明确“十三五”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十二五”是我市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重大进展的历史时期,我们胜利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综合经济实力跃上了新台阶。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速度区间,地方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进入全省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服务业占比和城镇化率明显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依法治市和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五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实践,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制定聊城“十三五”规划,首先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领会好省委确定的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准确把握市情,认清形势机遇和挑战。“十三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拥有重大机遇。聊城已经列入国家中原经济区、环渤海合作发展经济区,列入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并享受到国家中部地区产业政策。我市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城市,已经或将享受到一系列政策支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也将面临新的机遇。从自身条件看,我市农业基础较好、工业转型升级的势头好、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空间大、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这对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十三五”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依然严峻。经济总量仍然较小,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等多数人均指标处于全省偏后位置;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重化工业、种植业所占比重偏高;发展方式仍较粗放,能耗高、污染重的现象突出,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创新发展的氛围不浓厚、体制机制不完善;城镇化相对滞后,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经济外向度不高,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不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社会治理难度加大,民主法制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法治能力亟待提高。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坚持问题导向,直面挑战、趋利避害,不断解决矛盾、补齐“短板”,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上行稳致远。

关于我市“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坚持的原则,就是把中央和省委确定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原则落到实处,内化于心体现在思想上,外化于形体现在行动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的各项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要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五化”同步推进,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按照省委“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努力争先进位,确保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工作指导上,要做到: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牢固树立并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必须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在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上下功夫,做到全面小康领域全覆盖、人口全覆盖、区域全覆盖,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确定聊城“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要立足自身实际,充分考虑需要与可能,在全省“走在前列”的定位中,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主要是: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GDP达到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三次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加快转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聊城特色的大企业、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建成富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对接融入国家和省区域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聊茌东”都市区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现,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加快建设“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业新聊城”,建成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构建天蓝、地绿、水清的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

社会民生全面改善。“法治聊城、平安聊城、食安聊城、健康聊城、智慧聊城、幸福聊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挖掘和阐发运河文化、水浒文化、水城文化、红色文化、阿胶养生文化,建设一批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培育发展一批民俗文化产业,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文化名市”。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立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提高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

二、全面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科学发展新动力

把创新摆在我市发展全局核心位置,把质量提升贯穿于生产、管理、服务各环节,把大项目建设作为各级工作总抓手,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以质量强市塑造聊城品牌,以大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发展新机制。

明确创新主攻方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重点,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推动管理创新;以延伸拉长产业链条为重点,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引领经济增长转到依靠创新驱动、技术进步和提升整体素质的轨道上来。

培植强有力的创新主体。把高新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培育和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和完善以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为主体的创新创业载体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放手让企业家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扶持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规模以上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全覆盖,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建立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强化聊城大学等高校院所创新引领作用,加强校地合作发展。

强化创新支撑。鼓励企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在铜铝精深加工、动力电池、光电信息、增材制造(3D打印)、新材料等领域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大海内外“高、精、尖”技术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引进力度。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健全科技成果入股、分配等机制。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数量作为硬性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支持、参与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把聊城打造成为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精致农业先行区。

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突出品牌理念,大力发展精致农业,重点抓好品牌蔬菜、特色林果、现代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培育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休闲观光产业,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支持万亩示范大方建设,实施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确保粮食安全。

推进农业技术不断升级。实施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行动,着力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物质技术体系,提高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把聊城建设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良种繁育基地。

推进农业经营模式创新。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强有力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鼓励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培育发展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辐射的农产品产地市场。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双向互动,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主体,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覆盖全程、综合配套、安全高效、便捷实惠的现代农村商品流通和服务网络。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动“三品一标”认证健康科学发展,持续打造品牌农业,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围绕工业强市目标,实施“三大升级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突出重点区域,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具有聊城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施骨干企业规模升级工程。重点扶持信发、祥光、鲁西、时风、奥博特、泉林、东胶等行业优势明显、产业链长,代表性强、带动力强的梯队企业发展,促其做大做强,做成百亿级千亿级企业;加快培育第二梯队骨干企业,重点培育日发纺机、万合工业、天工岩土、太平洋光纤光缆、恒通晶体、金蔡伦集团等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的中小企业,使其扩大规模,做强做大,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工程。围绕有色金属加工、黑色金属加工、汽车及机械装备、化工、纺织、医药、轻工、农副食品加工等八大产业实施一批精深加工项目,推动产业链延伸,提升工业整体效益和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围绕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端项目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实施产业园区升级工程。以打造“千亿园区”为目标,以“提升、扩容、增效”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功能,拓展园区规模,全速推进工业集约集聚发展,努力将已初具规模的八大产业园区打造成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集群。突出推进信发高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利用信发集团铝电资源优势,夯实高新材料发展基础,着力打造产业聚集新高地、转型升级新平台和经济增长新引擎。(四)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实施服务业跨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运用现代服务理念、经营模式和信息技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促进服务业扩大规模、拓宽领域、突出特色、优质高效发展,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实施现代物流业突破工程。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发展保税物流、航空物流、公路物流港、电商物流和农村物流,大力培植盖氏邦晔物流、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汇通国际金属物流园等大型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国际物流空港和区域性对外开放口岸。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升级改造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设农产品高效流通体系。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商贸物流中心城市。

实施金融高地建设工程。大力引进性、区域性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运营中心,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民营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法人金融机构。大力推动企业上市、挂牌进程,扩大各类债券、集合票据及其他直接融资产品发行规模。积极引导保险资金投向全市重大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领域。

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带动工程。以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对接融合为方向,壮大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流通服务体系,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的电子商务企业、平台和项目,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实施文化旅游提升工程。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水资源,着力做好河湖水系提升文章。把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作为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新的增长极来集中打造。全力推进京杭古运河(聊城段)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加快培育有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培植一批符合现代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旅游企业,把聊城建设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大的休闲度假和旅游目的地城市。

实施房地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集团投资建设城市商贸综合体,大力发展养老、旅游等跨界地产,稳定住房价格,扩大住房消费,消化存量商品住房

实施新兴服务业态突破工程。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商务咨询、软件和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新型业态,形成带动我市服务业升级的增长极。

(五)构建发展新体制。以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为核心,加强制度环境建设,催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释放改革红利。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共同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全面落实民营经济发展政策,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公用和社会事业等领域。

深化财税及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提高预算编制规范化水平。在合理界定市以下各级事权的基础上,完善转移支付。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县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和涉税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建立适应新税制的税收征管体制。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快TOT、资产证券化融资等项目融资方式的运用。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

深化其他关键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建立网上并联审批新模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取消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单位的行政级别,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稳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深化土地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交易市场功能和服务体系,有序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逐步对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实行有偿使用。深化价格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水、气、热等领域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机制。

(六)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以建设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总抓手,在一二三产业和公共服务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引领工作导向,努力推动聊城制造向聊城创造转变、聊城速度向聊城质量转变、聊城产品向聊城品牌转变。

突出标准引领作用。制定或参与制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质量标准,构建具有聊城特色、符合聊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实现各领域标准体系全覆盖。强化标准实施,建立质量标准奖励、评审制度,推进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服务业规范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升建筑质量,推进农业和农村标准化建设。

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培育、推广和保护,支持企业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推进大中型企业和重点农业生产区设立“首席质量官”,壮大发展一批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机制,强化企业诚信自律、践行质量承诺,推动企业从产品、价格竞争向质量、品牌竞争转变。

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快公共研发和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计量检定测试服务体系,建立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体系,重点建设铜铝冶炼及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轴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聊城大学质量学院,加强质量管理及检验检测人才培育和战略研究。优化质量检验检测资源配置,推进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整合。以鲁西质检中心为重点,打造冀鲁豫三省领先、一流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和生产性高科技服务基地。

加强质量监管。强化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监管,健全政府齐抓共管和社会共同推进的大质量工作机制,落实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严格市场准入,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营造统一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七)深入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带动战略。把上大项目、抓大企业作为今后五年的主攻方向,举全市之力集中突破,建成一批对全市发展拉动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

科学筛选确定大项目。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包,每年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等领域,优选一批投资大、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的大项目。重点围绕有色金属深加工、合金材料、有机高分子、生物制药、光纤材料、电线电缆、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筛选确定一批全产业链的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围绕生态聊城建设,筛选确定一批大气、水污染防治和林地资源保护工程,开工建设一批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项目,新上一批环保产业项目;重点围绕保障改善民生,筛选确定一批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推进一批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项目。严禁新上“两高一资一危”(高耗能、高污染和高资源消耗、危险化学品)项目。

积极争取大项目。紧盯国家投资投向,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策划、储备、争取工作,积极推进时风新能源电动汽车列入国家准入试点。

全力实施大项目。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重点项目责任化”的要求,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帮包制、定期调度督导机制、要素保障推进机制和考核评比奖惩机制,完善项目建设绿色通道,优先配置土地资源,优先保障环境容量,优先保障建设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推进项目建设实施。

搞好大项目招商引资。发挥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主体作用,实施精准招商战略,推进产业集群式承接、项目链条式招商,以大招商推进大发展。更多地采用国家政策支持的PPP模式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引导资金的方式,提高成功率。

三、全面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跨越发展新高地

(一)扎实推进国家和省区域发展战略。按照省委提出的“西部要实现跨越发展”的总要求,把推进“一带一路”、环渤海、中原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等国家和省区域发展战略紧紧抓住不放,抓住用好机遇,全力推进发展,确保在全省西部跨越发展中走在前列。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信发、祥光、泉林、蓝山、冠丰等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搞好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加大“引进来”力度,推进交通物流、特色产业、文化旅游、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建设。

主动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抓住我市列为京津冀“十三五”协同发展规划的机遇,建设京津冀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优质人力资源输送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养生旅游度假区。

全面实施《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抓好列入中原经济区规划重大事项的落实,建成中原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原经济区东向出海、与京津冀等重大区域合作交流的桥梁纽带城市。

加快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以“全面融入济南服务省会推进济聊一体化”为目标,强化与省会济南的全面对接融合,推进济聊一体化、同城化进程。

全力打造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低碳发展高地和新能源建设基地。坚持高端、优质、高效、低碳发展战略,全力建设大的有色金属、新能源汽车、绿色安全蔬菜生产、精致农业示范基地。

全面融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积极融入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提升城市设计水平,推动城乡统一规划、一体发展,建设具有水城特色的现代城市。按照“特色鲜明、亮点突出、产城融合、绿色低碳”的原则,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积极构建以市中心城区为龙头、县(市)城区和中心镇为主体、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拥有同等权力和义务。加快卫生、教育、住房、医保、社保、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明确政府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成本,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重点建设“聊茌东”都市区。按照“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业新聊城”的定位,以“聊茌东”都市区为中心构建聊城中心城区,加快一体化、同城化、产城融合发展,增强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重点规划建设郑济高铁和京九高铁聊城站为中心的城市综合功能区,拉动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发展,形成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推进县(市)城区建设。优化县城空间布局,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城市道路、供排水、气电暖、公园绿地等市政基础设施,形成适应人口和产业集聚需求、功能完备高效的设施体系。把临清、高唐、冠县、莘-阳协作区作为市域4个次中心,完善提升综合功能,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带动县域城镇化发展。

推进重点镇建设。以距离中心城区和县(市)城区较远的乡镇为重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引导周边农村人口向重点镇集中,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村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重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和住房安全问题,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暖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引导农村人口向社区集中、产业向特色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

(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坚持错位发展、集中发展、特色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优化空间布局,更加注重集中力量解决民生难题,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和综合竞争力,着力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坚持错位发展,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作与分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对接融合。把产业对接作为错位发展的重点,研究产业发展动态,找准产业发展定位,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全市形成市场相连、体制相融、产业互补、人才相通的发展格局。

坚持集中发展,推动产业集聚,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集中县域优势资源,打造产业承载和集聚的平台,加快构建参与区域经济分工与协作的产业支撑体系,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实现项目向园区、向城镇集中。

坚持特色发展,做强特色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力。找准县域比较优势,扬长避短,选准发展的“坐标”,切实培育符合县情的支柱产业,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四)协调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根本动力,大限度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用。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文艺惠民,繁荣群众文艺。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活动,争取推出3-5部艺术质量上乘、深受群众欢迎的“保留作品”。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建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制度。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争创文明城市。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整合演艺资源,繁荣文化市场。全面加强文物、档案、史志、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各项工作,建设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机构。

加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实施“乡村记忆”工程,重点抓好大运河、光岳楼、山陕会馆、铁塔、临清舍利塔、阳谷海会寺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以临清古城、七级古镇等为依托建设古运河历史文化长廊,形成运河文化展示带。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聊城剪纸、东昌葫芦、木版年画、泥塑、牛筋腰带和谷山调等“非遗”产品开发,积极培植金正动漫工场、阿胶文化苑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传媒、文化创意企业。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育一批传统文化传承人。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提升聊城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健全覆盖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网络。到2020年,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运河文化博物馆升级为博物馆;市级图书馆、群众艺术馆达到国家一级,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达到二级,县级全部建有综合博物馆和美术馆,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三级,社区和行政村建有符合标准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五)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将聊城打造成山东西部乃至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开工建设郑济高铁、京九高铁、聊泰铁路、聊城机场;启动聊城至德州、聊城至邯郸至长治城际铁路前期工作;青兰高速、莘县至南乐高速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德州至郓城高速、东阿至东平黄河大桥;规划建设东阿至阳谷至朝城、莘县至冠县至临清高速公路;改造升级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城区新四环;规划建设区域客运、货运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推进徒骇河通航、京杭运河复航前期研究工作。

构建现代水网体系。深入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水资源管控,完善全市供水网络,提升蓄水灌溉和防洪能力,促进用水方式转变和水生态环境改善,完善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构筑起安全、稳定、可持续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传统能源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优化电网结构,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构建起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

构建安全、快捷、高效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优先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积极发展公共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合理规划行人过街设施,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完善供排水、供热、供气、供电、地下综合管廊、高速宽带网络等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提高设施覆盖率。完善城管、消防、防洪、抗震、气象和人防等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提高社会安全应急能力。

(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建立健防动员组织领导制度,构建党政军联合动员指挥体系,搭建信息化国防动员指挥平台。突出国防动员重点领域建设,引导企业创建国民经济动员中心,提高综合动员和保障能力。普及和深化国防教育,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

四、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秀美宜居新聊城

以建设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为抓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聊城建设水平。

(一)构筑完善的生态体系。建设全域水城,通过徒骇河、马颊河、京杭运河及南水北调干渠等主要河流的贯通,实现全市水域湖河库相连相通。城区在完善提升老城水系的同时,加快南部城区水系建设;推进城市水系进社区,打造亲水性、景观性生态社区,构建起“湖湖相映、湖河相连、水系相通”的大水城空间格局。实施全域水生态治理,通过河槽清淤、建闸蓄水、库河调度,调水引流、截污治污,打造生态河道。增加人工湿地的数量和面积,加强原有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改造,利用低洼地等新建一批人工湿地项目。开展引黄沉沙区沙地治理及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建设“海绵城市”示范市,提升雨水及再生水利用率,缓解城市洪涝多发、水源不足等问题。

搞好植树造林和园林绿化,实施水系绿化、交通沿线绿化、城市绿化、园区绿化、厂区绿化、村庄绿化,建设一批植树造林重点工程,形成沿湖、沿河、沿路、沿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沿工业园区生态带,构建起大绿化体系,搞好农田林网建设,禁止乱采乱伐,大幅提高林木覆盖率。创新产权模式,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二)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切实防控环境风险,保障群众健康。

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坚决杜绝高污染项目建设。淘汰30兆瓦以下小燃煤机组,由环保型大机组替代。禁止秸秆焚烧,加强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排气等综合治理。将细颗粒物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遏制雾霾等恶劣天气频发态势。

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强化危险工业固废、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

(三)推动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生产生活全过程的低碳化、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面完成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目标任务。

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鼓励支持天然气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实现节能低碳电力调度。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有效控制有色金属、能源电力、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执行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建设一批低碳示范社区。落实碳排放权分配及交易制度,培育碳排放权交易第三方核查机构。

构建循环型生产体系,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命名一批市级循环经济示范点,争取10家左右的企业(园区)列为省及国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形成农业产业循环化发展模式,构建工农业复合型循环产业链条。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四)节约利用资源。落实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利用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执行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执行用能权、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

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格落实煤炭总量平衡、煤炭增量控制。严禁新上任何投资形式的淘汰类、限制类化工项目,原则上不再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额低于2亿元新扩建危险化学品项目,中心城区、居民集中区化工企业2018年底前完成搬迁、转产或关闭。

执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工业节水力度,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工农业生产、服务业及人民生活各领域强化节水措施。加大农业节水力度,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工程。

执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

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制止奢靡之风。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管住公款消费,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五)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重点开发区域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人口集聚能力,建成全市重要的城市发展区、主要工业承载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平台。

限制开发区域夯实农业基础,建设生态农业,加强耕地保护,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群化,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企业集聚,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禁止开发区域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和生态管制,以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产品为主,禁止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

五、全面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加快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同时与国内各大板块优势互补、融合互动,深度参与区域竞争合作。

(一)加大境外招才引智力度。深入实施“海外人才引进工程”、“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和“水城特聘专家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引进国外治理和国际性人才,重点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端领军人才和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支持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加强与国外研发机构的技术交流合作,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水平。

(二)不断提高引进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境外招商,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同行业50强企业,加强对接,实施大合作,引进高技术含量、高端环节外商投资,提升管理能级,优化产业结构;有效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境外上市。利用好区域发展政策,加大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招商力度,做好产业招商,精准招商。发挥好各级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等内联外通优势,利用好各类产品交易会、洽谈会、博览会等开放节庆活动,强化产业链招商和园区招商。积极推动“全员招商”模式向“专业招商”模式转变,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开展驻地招商。完善要素支撑,破解要素制约瓶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吸引外资的“洼地效应”。

(三)加快建设“海外聊城”。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集团,积极整合我市境外企业资源,在欧亚、东盟、南美、非洲等地区建立聊城市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资源开发项目,支持境外投资企业所获资源能源回运进口。支持企业加快优势富余产能向外转移步伐,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出口产品服务体系。鼓励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开拓海外市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融资支持。

(四)不断优化外贸发展方式。充分利用好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的优惠政策,重视提高出口商品质量,重点培育和扩大具有出口优势的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农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快出口产品国际知名品牌培育,推动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建设。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关键装备和稀缺原材料,增加群众购买意愿较强的消费品进口,推进进出口商品分销中心和物流中转基地建设。

(五)充分发挥开发区平台支撑作用。进一步发挥经济开发区发展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我市经济开发区发展水平,促进各级经济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我市保税物流中心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设立“区中园”,申请创建省级和生态园区。

六、全面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格外关注弱势群体,坚守底线、补齐短板、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制定扶贫攻坚计划,因人因地施策,落实扶贫责任,强化政策激励,提高扶贫实效。分类扶持贫困村,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加强贫困村班子建设,推进扶贫开发,探索建立互助托老院。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财政转移支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下乡,帮助协调政策性贷款。到2018年,使399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41.09万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到2020年,确保扶贫对象与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二)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大众创业的方针,努力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创业支持力度,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扶持等全链条服务,帮助解决创业场所、创业资金等难题,抓好各县(市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积极发展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众创、众扶等新型灵活就业形式。推进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计划和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和返乡创业,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扩大退役军官再就业制度适用范围。改革就业统计方法,监控年度就业增量变化,把新增就业人数、就业满意度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形成增加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模式。健全完善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规范职业资格管理,畅通劳动者职业技能发展通道。

(三)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实施教育提升工程,构建新型教育体系。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落实“全面改薄”,全面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促进普通高中优质发展,推进普通高中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在聊城市技师学院基础上设置聊城工程职业学院,统筹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民办教育健康、稳步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深校地、校企合作。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名校办分校、联合国际名校办学,推进学校人事权、事权改革,提高高校人事自主权。

(四)推进健康聊城建设。实施医疗卫生提升工程,推动医疗和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培植鲁西和三省交界医疗卫生新高地。支持名院办分院、引进名院办分院,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努力实现市县乡医疗资源一体化。加快“食安聊城”建设,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重点开展餐饮店、肉食店、菜市场、食品生产加工厂质量测评活动。发展体育事业,丰富人民群众体育生活,全面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加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逐步提高农村低保和城市低保标准。建立适应新型城镇化需求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六)努力提高收入水平。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继续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低工资标准,从源头预防和治理企业拖欠工资问题。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七)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改善出生人口性别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切实搞好对老年人的服务。关注重点人群合法权益,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关心残疾人事业发展,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

七、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保障“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

实施“十三五”规划,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大限度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提高党组织的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重大决策咨询、法律咨询论证、第三方评估等决策咨询监督机制,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程序;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能力,提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化、法制化、专业化水平。要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高水平上推动聊城改革发展。要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规划建议,深刻理解“十三五”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各县(市、区)“十三五”规划要增加明确反映“五大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

(二)打造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员干部队伍。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把严和实的要求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的标准,大胆使用担当重任有作为、科学发展有能力、改革攻坚有激情、为民服务有情怀、尊法守法有规矩的干部,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压实各级党组织和书记的管党治党责任,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扎紧扎实制度笼子,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千方百计调动全社会干事创业积极性。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调、疏导等办法,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提高人民主人翁意识。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更好地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

(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思想上尊崇法治,行动上依法办事,牢固树立宪法至上、法律至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法治观念,全面推进法治聊城建设。加强科学立法,充分发挥立法职能,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作为法治聊城建设的新起点,加强前瞻性研究,适时启动立法工作。坚持严格执法,深入贯彻依宪执政要求,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确保公正司法,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全民守法,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法治聊城建设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五)全面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平安聊城建设,依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覆盖城乡、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水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预警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加快信用聊城建设。加快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各部门、各行业依据基础标准健全完善各领域信用标准体系。完善覆盖全市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搭建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强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建立完善信用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强化社会信用监管,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联动机制,推动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社会信用环境。

顺利完成“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而光荣。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群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争先进位,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