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新闻
1,现在救市似乎主要看“降息”,朋友圈满屏的谈降息。今早,央行公布了5年期LPR降息至3.60%。
降息,肯定是利好房地产的,但眼下房地产最缺的是老百姓收入就业向好以及经济的快速复苏!
2,要看权重大小。
利息,永远是小头,是成本而已,是被动的;房地产买卖关键还得靠“收入”,收入是大头,是主动的。
所有城市的买房人,从来都不是靠“节约”的功夫,而是靠“高收入”的功夫。
高收入有两大前提。其一,眼下是可观的,其二,未来是乐观的。
现在天天喊成本省多少,利息少多少,这不是刺激楼市止损企稳的关键,关键还得让老百姓的“收入”尽快上台阶,国家关键是抓收入,抓就业。
3, 能真正抓就业,抓收入,让市场繁荣的是做大民营经济,让企业家有信心、有动力、有安全感。
央国企虽好,但对中国十几亿人的就业问题还是难以解决。一个客观事实是,中国过去40多年发展中,中国14亿人80%的就业是民营企业解决的,这是事实。
面向未来,民营不恢复,民营不壮大,中国的就业必然面临长期考验。
况且这年头央国企也开始强制要求“末位淘汰”,央国企就业也不保险了。
眼下民营受伤都在降本增效裁员,央国企又在卷末位淘汰,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主张以及AI智能化又来势汹汹(高质量发展和AI智能会带来就业减少,提升人效),中短期看,就业的压力是存在的。
4,回到房地产行业,传统行业的逻辑是——只要产品品质做好了就不愁销售,但眼下房地产不是这个逻辑。比如即使在传统汽车饱和产能过剩时,当下智能电车凭借新的产品差异化价值,依旧实现了汽车行业销售每年超10%的逆增长。但今天房地产行业的逻辑不一样。
当下中国房地产最大的问题不是房子“品质不好,设计不好、功能不好、创新不好”,而是“有效需求不足”。
更通俗表达是——眼下房地产萧条的核心不是房子不好,而是老百姓没钱!
不是没需求,让你拿同地段同面积的新房免费置换你的二手房,你100%抢抢的换!正如万科所言,这两年房企卷产品,几乎每隔3、4个月都开始更新换代了。
5, 为何总看到“需求不足”的论断?
的确,中国各大官方机构总结中国房地产的问题都是“需求不足在前,供给过剩在后”?其实这两大毛病都是房地产最大的,最显著的问题,都是行业回暖的拦路虎。
但这两个问题排序很关键,排序有学问。
如果说供给过剩(库存过多、供应过多)排在中国房地产问题的第一位,那么,供给供应这个事,有关部门也是有一定责任的,因为房地产的土地供应量、供应节奏完全是有关部门说的算的;当然,开发商一味的不顾城市供需失衡还拼命盖房也是有责任的,高库存之过,开发商得领一份责任……所以,综合考虑中国房地产最大的问题是“需求不足”,大家面子都好看点。戳此了解,VR沉浸式看房
6, 房地产多久可以止损企稳?
住建部部长表态房产开始筑底,核心因为924救市以来的半个多月全国重要城市楼市到访量,成交量都不错,但事实上,这不是基本面的企稳,而是无敌救市政策的脉冲式的局部企稳。
因为眼下的回稳,只是一线城市回稳,只是头部房企回稳,是局部的。
但中国占据95%以上的是297个地级市,房企95%也是中小房企。仅凭10个左右头部城市,几个头部央国企企稳,不叫楼市止跌回稳!
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924救市之后,老百姓的收入、就业短期并没丝毫改变,房地产7万亿多的库存依旧处于历史性高位,仅仅这两大行业“顽疾恶疾”,注定中国房地产企稳回暖是一个“持久战”。
绝不是几个猛火政策就能长久止损企稳的。
比如昨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就表示:“我相信在一两年内基本上大部分城市都可以实现止跌回稳,三四线城市需要的时间要长一点。
7, 房地产是“预期市”,只要老百姓预期经济上行、就业容易、收入上行,对未来信心十足,那么未来房价,房地产回稳,是“可期的”。
8, 房地产止跌回稳就是一个“短期政策”,一个行业,要么是下滑,要么是上升,回稳企稳只能是阶段性短期表现。
如果一个行业长期“价稳量稳”,那是比行业下跌更恐怖的事。
因为那一定不是市场经济。
9, 地产的止损企稳,短期靠“救市”,中期靠“收入复苏”,长期靠“人口和城镇化剩余红利”。你看看,无论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没一条是谈房子品质的。
核心在于对中国房地产而言,好房子,只是基本功!
10,这一轮中国经济刺激堪称史诗级,被桥水投资创始人评价“足以载入经济史册。”尤其是中国未来将进入低利息时代、大放水时代。
比如前几天存款利率已经大跌至1.1%,老百姓仅有的一点储蓄收入也在不断缩水,而924年超级救市所释放的2万亿,4万亿,7万亿,甚至10万亿的N多万亿的信号和预期,预计中国未来3年将进入大放水时期。
在如此“低利息,大放水”未来时代,房子开始成为抵御通胀的最好资产,而这又将成为房地产止损回稳甚至回暖的一股力量。
回首过去现在新房二手房房价倒挂的打新疯狂,乃至未来大放水时代的资产保值诉求,某种意义上,房地产所天生的,自然的金融属性,不能否定!
某种意义上,房地产、房价就是经济、金融和城市竞争力的折射,而不是钢筋水泥的折射!
11,今天中国财政与货币政策为主导的经济复苏策略,底层逻辑核心表现为“财政国债投资和货币降息放水通道”,但这两大政策在过去产能不足,短缺时代、人口红利时特别管用,但在如今产能过剩,人口红利示弱,货币金融系统内部空转时,此时的“经济刺激政策效应”就开始大幅度衰弱。
一则当下严重产能过剩的中国经济不是靠放水就能恢复了,当年日本90年代危机也是积极财政货币放水但依旧无效,二则中国的社会化投资已进入整体边际效益递减,不是缺投资,不是缺钱,而核心是缺好的投资项目,缺能赚钱的项目。
12,有人说这一轮救市,这一轮发布会大家最关注的是“数字和数据”。
从“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住建部、统计局”等都看刺激经济的具体“数字”,但事实上,今天中国经济的复苏,靠得不仅仅是4万亿,10万亿的“硬数据”,更靠得是能刺激N万亿货币能摘经济一线高效运转起来的商业“软实力”。比如“法治法制、民企的定位、财产权的明确、市场营商环境”等的完善。
没有“法治、产权、营商环境、民营经济、投资利润率”等的安心、放心,光有4万亿,10万亿乃至N万亿的放水,是很难完成“经济、资金、就业、收入”的企稳回稳的。
因为对国家而言,躺着的钱不是钱,只有流动的钱(进入投资、消费且能形成闭环)才是钱!
来源:地产总裁参考 文|潘永堂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字
12600元/平方米
6000元/平方米
5300元/平方米
9800元/平方米
9500元/平方米
10500元/平方米
11000元/平方米
13800元/平方米
5500元/平方米
7000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