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萧城遗址到位资金近四千万 萧城盛景将重现

房大秘  2016-11-17 09:01

[摘要] “目前,萧城遗址保护工程已经启动,近4000万保护资金已经到位。”11月14日,冠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许军对记者说。

rjf20161115X0803C_副本.jpg

“目前,萧城遗址保护工程已经启动,近4000万保护资金已经到位。”11月14日,冠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许军对记者说。

萧城遗址保护规划和萧城遗址南北瓮城、东北角及西南角城墙、点将台遗迹抢救性保护工程等都获得了国家专项资金,不久的将来千年前萧城盛况将重现。

近日,记者专程赶往冠县北馆陶镇实地探访了萧城遗址的现状,聆听了千年前那金戈铁马的传奇故事。(记者孙克峰谢榕李吉洋)

探访:

古城墙风貌犹存城内点将台还在

初冬时节,草木已枯,萧城遗址记录沧桑,不失雄伟。

萧瑟的北风掠过城墙,吹向遥远的南方,似乎诉说着千年前萧太后直取中原的宏伟壮志,而留下的却只是传说。

萧城遗址位于冠县北馆陶镇境内,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注意到,这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古城,城墙低的地方已不足一米,高处有8米多,但城墙之上仍然可以容纳两个人并排行走。

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萧城呈正方形,周长为10里,总面积169万平方米;城墙土筑夯砸,每层厚13厘米,四角和城门有箭楼及城门楼。城墙基部宽26米,顶部宽8米,高13米,四周城隍宽80米。

“萧城晓烟”为旧时馆陶县八景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评价说,萧城“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长城以南,首屈一指。”

据古城里的村民说,上世纪60年代,城墙还要高得多,大多数都有十多米。古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各城门外又均设有“扭头门”,“扭头门”是为军事防御所设的。

相传,城内筑起过东西两座点将台。目前,城内西北部仍有一点将台遗址,台上栽满了青松,在城内异常显眼。1996年考古队发掘时,点将台有45平方米,现存点将台要小一些。

点将台的西北角,有一个饮马池,饮马池宽2米、长4米、深达1米多,是白灰和青砖屑混合在一起做成的,虽然埋在地下,但饮马池的形状隐约可见。

冠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许军说,村民对萧城非常有感情,不仅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动人的传说,在现实中,萧城还屡次充当村民的“保护神”。

1956年,萧城附近的漳卫河泛滥成灾,古城一带突发洪水,村民用土将萧城的四个城门堵上,挡住了洪水,周围的受灾群众纷纷跑到古城避难,上级政府利用直升机空投馒头和饼给城内的群众。

1963年的那场洪水,使用船运送粮食和物资。在抗日战争时期,北馆陶县城内驻扎着日本兵,八路军就藏身于古城内,与敌人进行斗争。

史载:

契丹萧后筑萧城战后结澶渊之盟

萧城的历史至今刚刚过去一千年,而且有明确的史料记载。

始修于明朝万历元年(1573)的馆陶县志记载:“萧城,在县东南五里。宋景德元年,辽主殂,萧后摄国事,率其弟挞览侵澶渊筑城于此,即歇马城。时寇准请帝幸澶渊,挞览方布阵,城上遣床子弩射杀之,辽人大挫衄,请盟而退,垒址尚存。城周围十余里,高三丈,四门俱存,内有二将台。”

《山东通志》、《东昌府志》古迹卷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清代康熙年间的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先生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成书的地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歇马城在县东南七里,相传宋景德初,契丹军至澶渊,其母萧太后尝引军驻此城,因以名。又县有萧城,相传亦契丹萧后所筑。”

这些片断记载大致描绘了这样一个历史事件轮廓——公元1004年,辽朝皇太后,即萧太后(萧绰,小字燕燕)率军南下,筑萧城,攻澶渊,战事结束后签定了“澶渊之盟”。

萧城一带的传说似乎也在印证着这些记载。

聊城:小区管道入户施工遇阻 居民难用暖

努力打造绿色农产品之都 聊城农产品进京入沪

聊城市县两级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 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侧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